了解最新你所在地址试管婴儿费用试管婴儿中介公司试管婴儿资讯以及其它试管相关技术。
忠孝两全VS英雄主义:迪士尼移植中国元素,《花木兰》入乡又随
试管需知 凡是以任何理由向无故收费的机构均有欺诈嫌疑,请保持警惕!建议多家咨询对比,寻找有通过身份证+执照验证的招聘信息。切勿个人与个人合作。
会员级别: 免费会员(到期时间:终身)
置顶情况: 未置顶
公司名称: 神州中泰国际医疗集团
认证情况:

未上传身份证认证 未上传身份证认证

未上传营业执照认证 未上传营业执照认证

咨询电话:
18908074581
联系微信: 18908074581
  • 想要入驻中泰忧孕网站可以点击右侧立即入驻 →


写在前面的话:真人版电影《花木兰》是由美国迪士尼公司开发出品的,原定于3月份全球公映,因为疫情肆虐,迪士尼不得不宣布电影临时撤档,这一举动引发了不少网友热议。这倒是为电影《花木兰》做了一番宣传。可是你知道吗?这不是迪士尼公司第一次拍摄“花木兰”题材。早在1998年和2014年,迪士尼公司就先后出品过两部动画版的电影,在北美赢得了超高票房和口碑。

1998年,迪士尼公司耗资1亿美元,在近700位艺术家(包括配音演员、中国礼仪、武术指导等)的辅助下历时两年才得以拍摄完成,最终全球票房3亿美元。

然而大部分票房都来自于欧美,中国观众对于这位披着花木兰外衣却拥有典型迪士尼内核的形象兴致不高,不得不承认走出国门的花木兰,身上增添了许多西方味道,这似乎与我们记忆里的花木兰有些出入。东方元素与迪士尼模式甚至美国文化相结合而诞生的Mulan,中国观众为啥不感冒?我想以1998年动画版《花木兰》为例和大家聊聊我的看法。


1998年迪士尼电影《Mulan》海报

迪士尼在电影《花木兰》中对中国文化的移植

花木兰被视为中国古代的巾帼英雄,她代父从军、抗击匈奴的事迹千古流传,虽然严谨地说花木兰的姓氏、籍贯在史书中并无确切记载,但这并不妨碍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于这位女性人物的喜爱。而她的故事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传颂,还要归功于那首北朝民歌《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替父从军、北击匈奴

的前因后果,也深深感受到了她

为父尽孝、为君尽忠

的美好品质。特别是最后那一句“木兰不用尚书郎……送儿还故乡”最让人感动,在战场上坚韧不拔、奋勇厮杀的“男儿”始终保留着女性的本色,不为高官厚禄,只为能守护在父母身旁。


在中国人的认知中,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她“替父出征”的孝心和“为国尽忠”的担当,尤其珍贵。而“忠”和“孝”正是封建社会儒家伦理道德重要的组成部分。男权社会里人们普遍对于男子实现“忠孝两全”寄予厚望,而囿于“三从四德”的女性普遍地位低微。花木兰是个女性中的特例,她做出了可与男性比肩的成就,所以备受推崇。这实际上也侧面说明了古代社会的男女不平等。

唐·白居易《除程执恭检校右仆射制》:

“业传将略,名在勋籍;蕴天爵以修己,忠孝两全。”

从古至今我们的文学、戏剧作品中都不乏花木兰这一经典形象,赵薇就曾经主演过中国电影《花木兰》,很受欢迎。但花木兰的故事被搬上美国电影荧幕,这还是第一次。

迪士尼公司为了更好地兼顾欧美和中国市场,保留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为此迪士尼公司还聘请了几位深谙中国文化、习俗的历史学家和武学家,为的就是能尽量保持中国韵味。


美工、音乐等元素:

人物的衣着服饰都基本符合南北朝时期的装束。画面中大量的景物、建筑都在暗示中国文化元素,

垂柳、长城、茅草屋

,看起来就像一幅古色古香的

水墨画

。而木兰的守护神是一只叫做“木须”的

中国龙

,木兰出征时妈妈一面为她讲阳光与雨水阴阳调和的道理,一面为她送上

牡丹花和八卦吊坠(国花牡丹与道教文化)

,木须时常出没的墓地,

墓碑

以及众多

鬼魂形象

让人一看便知道这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故事。影片中的音乐也很有中国特色,大部分是由中国乐器演奏的。

男尊女卑和宗族文化:在军中木兰对自己的女儿身份处处小心,为了不被发现她不但更名为“花平”甚至刻意模仿男子走路习惯。官府来征兵时候,木兰因为插嘴而连累父亲遭到斥责,“youshoulddowelltoteachyourdaughtertoholdhertongueinaman'spresence”。而在木兰拯救全城获得嘉奖时,旁人揶揄到“sheisawoman,shewillneverbeworthanything”,由此可见,男尊女卑的元素被保留了下来。而木兰在接受嘉奖时说了一句“theyaregifts,tohonortheFafamily”,体现了中国人尊祖敬宗的观念。


02打破传统精神内核,迪士尼重塑花木兰形象?

影片从表面看保留了很多中国文化元素,但是也加入了很多迪士尼惯有的模式。比如

木须龙

这个形象,特别符合迪士尼风格,在主要人物之外迪士尼通常会设置一个插科打诨、笑料百出的生动配角。在《怪物史瑞克》中的驴子与木须龙异曲同工。

迪士尼对花木兰形象最大的改造就是人物性格和精神内核:

性格:中国版的花木兰沉稳内敛,身上多少有一些悲情气质。而美版花木兰的性格活泼、外放、幽默、自信。

个人英雄主义:在中国,花木兰的女性身份一直没有被发现,她与众多将士一起奋力杀敌,体现的是

集体主义精神

,而迪士尼电影中,花木兰的身份很快被人发现,她被赶出队伍扔在了雪山绝境中,她靠着自己的力量击退了军队,拯救了“中国”,

“拯救中国”

这段台词在电影中不止一次出现。这实际上是美国电影的一贯文化内核——相信自己,体现的是

个人英雄主义

个人主义:美版木兰从军的理由是因为相亲失败,迷失了自我。反思过后木兰决定去找寻真正的自我,追寻一个人的价值。而在接受皇帝嘉奖时,木兰并没有按照中国传统的君臣之义行跪拜礼,而是给了皇帝一个拥抱,这在古代中国社会是绝无可能的。

中国社会强调家国一体,有国才有家,有家个体才能存续,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我们的文化强调的是牺牲个人保全国家,体现人的社会性。

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体自由,在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中,他们更趋向于平等民主,甚至国家是用来为个人服务的。


从这个角度看,美版《花木兰》已经完全变换了精神内核,

原本“忠孝两全”和“女子不如男”的主旨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追求个性与自由的女性英雄形象,这是西方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再现。这也是中国文化向西方社会传播过程中的被吸收和被改造,这就是一个文化全球化的过程。

重塑了花木兰形象,观影后中国观众一定会发现这个花木兰是个“中美结合”的产物。《花木兰》是基于西方理念被改编出来的,而《木兰辞》讲述的是一个温婉贤德的女子尽忠尽孝的美传。


03中国观众该如何正确看待《花木兰》走出国门,入乡随俗?

《花木兰》翻拍是中国文化输出,也是文化全球化的体现。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强大的经济实力是其文化输出的坚实后盾,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一直是美国文化输出的市场之一。孩子们很小就看迪士尼动画,逛迪士尼乐园,美国的漫威系列和《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也是很多中国观众的心头好。好莱坞更是众多中国演员可望而不可即的影业殿堂。

相对于美国来讲,

中国的文化输出也在渐渐壮大,从中国功夫李小龙到孔子学院、国粹京剧,从电影《功夫熊猫》到《花木兰》,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中国韵味产生兴趣。

中国有着优秀而久远的历史文化,很多民族化的元素经过完善也可以走向世界。即便从目前来看我们的文化输出多来自于古代传统文化,距今已千百年。但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一定会有更流行更优质的文化输出海外。

千万博主李子柒在海外也获得了大批关注,YouTube上的订阅高达745万,美国主流媒体CNN在平台的订阅量高达794万。来自美国、韩国、沙特等国的网民纷纷在其视频下点赞、评论,他们通过李子柒的视频感受到了养蚕、蜀绣、活字印刷等中国传统文化。

而抖音短视频也是李子柒的一个平台,抖音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人参与,这也是中国文化输出的成功范例。

从目前的网络热议来看,中国观众对于美版《花木兰》颇有微词,

这主要是由于迪士尼对于花木兰形象的重塑,不符合中国人对花木兰形象和传统文化的认知。

比如“龙”在中国文化中是神兽,它正义严肃、高高在上,但是《花木兰》中的“木须龙”却油嘴滑舌、惹人生厌。这种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冲突导致了中国观众对于《花木兰》的反感。

而实际上,本土文化输出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其他文化的冲击,只有通过不断融合才能获得更广泛的传播,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全球化,而文化全球化才能促进文化多元化,我们既要保护好中国的民族文化,又要迎合潮流,故步自封只会重复近代中国的落后局面。

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文化全球化并不意味着文化一体化,更多的是文化多元化。

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有效且优质的文化输出是值得称道的。《花木兰》跨越万水千山从遥远的东方古国来到大洋彼岸,在全新的文化背景下,与西方文化碰撞、融合,最终得以重塑,印证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同时也彰显了我们在文化全球化中是有优势的。


结语:迪士尼动画电影《花木兰》是对东方经典文学形象的改编,在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了西方的文化内核。不但结合了视听元素,还充分渲染了中国水墨画写意的意境,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女性英雄形象。“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这版《花木兰》的评价始终褒贬不一。但无论旁人如何改造,相信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对于木兰的记忆,始终如一。